「這是我第一次執導長片,仍在錯誤中學習」
剪接
Re-Construction
公映版本是第18 cut,剪接的順序和劇本完全不一樣。開始時,劇本的設計是不斷「對剪」的狀態 。
按劇本的次序順完片後,剪接師發現效果不理想,因為往往還沒有進入一個角色的狀態,就已經跳去下一場。因此,剪接師進行re-construct的工作,重新整理素材。班長、Vincent、林雪兒的故事線,在劇本上是零散地穿插於故事中。最後在剪接階段,透過重組、整理,先讓觀眾清楚角色的處境,才能繼續發展下去。
主題
Rough Cut 片長129分鐘,而公映版卻是89分鐘。如此大刀闊斧,基於一個考量,導演認為主題太沈重,不能強迫觀眾觀看超過120分鐘的東西,所以片長需要調整。在調整的過程中,會將一些不太重要的枝節剪走,令電影主題更清晰,集中圍繞鄭sir和他哥哥。
於是,鄭Sir另一條感情線也做出取捨,因為考慮到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,所以林雪兒與鄭sir的戲份以留白的方式處理會更好。
表達清晰
「遺書事件」按劇本的次序剪輯,會出現時空上的混亂,因為鄭sir閱讀遺書那一場課室戲,到底有沒有發生過?是鄭sir的幻想,還是之後發生的事?導演覺得效果削弱了,需要另闢途徑。導演表示,剪接師要努力拉近創作者與觀眾,接收同一件事的距離。如果鄭sir閱讀遺書的過程中,剪入課室朗讀遺書的片段,這場戲的性質便屬於鄭Sir的幻想;如果放在與校長開會的情節後面,它就是真實發生的事件。導演認為這件事很重要,它需要真實發生的,所以要接在開會後。
及後,「遺書事件」的剪接再有變動,當剪接師再次翻查素材時,發現了一句很重要的話,就是傑仔曾在日記裡寫過「我唔係咩好重要嘅人」,這個意外的發現,成為一個很好的剪接點,因為學校發現的封遺書中,亦有同一句說話。鄭Sir透過這一句話,剪入哥哥當年的畫面,勾起一段鄭Sir最不願意面對的回憶。所以公映版這一組Sequence其實是「剪」出來的,並非劇本鋪排。
導演表示,這個剪接序列可以勾起觀眾的好奇心「為什麼學生遺書與鄭Sir的幻想情境,都出現了同一句說話?」 而後,隨著劇情推進,可以更好地講述鄭Sir的處境。
錯誤的經驗
這是我第一次執導長片,我仍在錯誤中學習,其中一個例子便是禮堂那場戲。劇本中描述「弟弟」在臺上彈鋼琴,到拍攝時才發現身為創作者與觀眾接收到的信息有落差,從文字上理解「弟弟」這個身份很容易,但單憑畫面卻可能會表達不清。所以剪接的時候,要積極地收窄這個範圍,把不好的地方剪走,吸收了這樣東西,我下次寫劇本的時候,會更加小心,注意這一點:
「究竟個畫面,呈唔呈現到我想講嘅嘢?」
- - 完 - -
#爐邊手記 ,拉近電影與觀眾距離。
從導演到茶水姐姐,向不同崗位的電影從業員請教實戰經驗。
Text 阿信
Photographer @makyau2
Video @amhong_editing
Design @mungshaaa
Special thanks @derek_ay @christyheilong @wongyuku
#時地人事 #sincetheyrunscene #爐邊手記 #攝影篇 #美術篇 #卓亦謙 #nickcheuk #timestillturnsthepages #年少日記
延伸閱讀
相關影片